導語

近代中國的一段離亂歲月,一位國寶典守人的忠實記錄,再現故宮博物院的誕生和成長,中華國寶的顛沛與流離!
百萬件國寶的南渡北歸、西遷東還,接續紫禁城600年的文化傳承!
45幅全彩高清典藏照片,故宮創院元老50年親歷親聞。
內容提要

從1925年進入故宮工作到1998年去世,那志良先生將畢生時間都花在了守護故宮文物上,他既是故宮文物的典守人,又是故宮歷史的見證人。本書便是那先生對博物院的成立、文物疏散后方、文物出國展覽、文物精品運臺等諸多重要歷史事件的回憶。書中所寫內容,皆為作者的親歷、親見、親聞。尤其是抗戰期間,那先生和同人們由北而南、由東而西,在顛沛流離中護送故宮國寶疏散后方的種種歷史細節,敘述尤為詳盡,史料尤顯珍貴。
作者簡介
那志良,字心如,滿族,學者。1925年加入清室善后委員會做文物清點工作,故宮博物院成立后,繼續任職。1933年護送故宮國寶南遷并疏散后方,1949年隨部分文物遷赴臺灣,供職于臺北故宮博物院,一生與故宮及文物結緣。作為玉石研究和鑒賞方面的學者,著有《玉器通釋》《古玉鑒裁》《中國古玉圖釋》等,此外還有《石鼓通考》《故宮四十年》等著作傳世。
目錄
故宮博物院的成立
故宮博物院的鼎盛時期
北伐成功后故宮博物院的憂喜
好景不常 文物南遷
故宮文物分批南遷
滬上寓公 倫敦藝展
故宮文物運到南京
故宮文物疏散后方(一)
故宮文物疏散后方(二)
故宮文物的復員
復員后的故宮博物院
故宮文物貯存臺中
故宮文物運臺后的編輯工作
故宮文物運臺后的赴美展覽
故宮文物在臺的保管與遷運臺北
精彩頁(或試讀片斷)

民國十四年(1925)九月二十九日辦理清室善后委員會決議了成立博物院,并在“雙十節”開幕,時間如此倉促,實在是出于不得已的措施,一天不把這臨時機構,變成永久機構,一天便會發生問題?墒腔I備的人苦了。雖然事先有了風聲早加準備,前后也不過二十多天,要成立多少個陳列室,每個陳列室的地點,都是先要騰空房間,把原有的東西,安置到妥當地方,打掃刷洗,安置陳列柜,然后到各宮去提取展覽的東西。提取的時候,要備提單,要算計需要數量,要看看是否贗品,提到之后,又要刷洗、編目、寫展覽卡片,才能一一陳列起來。這是多么緊張的工作!
十月九日,各展覽室居然陳列好了。展覽室的分配,前面已然略有敘述,舉凡銅器、瓷器、書畫、玉器、漆器、象牙、木器、圖書、文獻之屬,通通選提陳列起來。
十月十日的早晨,不到八時,神武門外,已站滿了人,九時開門,一擁而入,真是萬人空巷,擁擠不堪。吳瀛先生在他寫的《故宮博物院五年經過記》中,記敘他那天到院參觀的情形,說:“此零仃孤苦幸得大眾贊助未致漏產之故宮博物院,居然在萬頭攢動之中,脫穎而出,是日萬人空巷,咸欲乘此國慶佳節,以一窺此數千年神秘之蘊藏。余適以事入宮略遲,中途車不能行者屢,入門乃與眷屬及三數友人,被遮斷于坤寧宮東夾道至兩小時之久,始得前進!
展覽室中的擁擠,更是不堪,想進去的進不去,想出來的也出不來。那天,我被派在外東路的養性殿照料,這里陳列的是大婚圖、南巡圖等,是畫得鮮麗精細,雅俗共賞之物,看的人愈看愈有興趣,停在那里不走,后面的人陸續擁入,他想走也走不出去了,于是室內擁擠得堵塞在那里。我起初是立在那里,嚷著請靠近門口的人走出去,讓后面的人陸續松動,沒有人理會,后來我登在凳子上嚷,依然無效,只好聽其自然。有一位參觀人衣著顏色別致,引我注意,我看他一進門,便被后面的人與前面的人夾在當中,作了“夾餡餅干”的“餡子”,夾了許久,徐徐移動,然后被夾了出去,在室內雖看他時時伸伸脖子,但他什么也沒有看到,挨夾一個多小時,又轉向其他展覽室去了。這種情形的參觀人,恐怕不在少數。
這一天,我所照料的展覽室沒有發生任何事故,別的地方,也只有把欄桿擠斷等小事,真是幸運極了。
這天的下午二時,故宮博物院的開幕典禮,在乾清門開始了,由莊蘊寬先生主席,清室善后委員會委員長李煜瀛先生報告籌備經過,黃郛、王正廷、蔡廷干、鹿鐘麟、于右任、袁良等人先后致詞,大多數是強調故宮博物院的成立適在國慶日,以后的雙十節,便有了國慶與博物院成立的兩層紀念。
會后,清室善后委員會,發出一個通電,說:“北京段執政鈞鑒,各部院、各機關、各省督辦長、各總司令、各都統、各法團、各報館鈞鑒:本會成立半載有余,竭蹶經營,規模粗具,現已遵照去年政府命令,將故宮博物院全院部署就緒,內分古物、圖書兩館,業于本日雙十佳節舉行開院典禮,觀禮者數萬人。除該院臨時董事會理事會各規程前已正式披露外,特電奉聞,諸?镆。臨電無任翹企之至!
博物院的組織,定有臨時組織大綱,簡單地定有四條,其中第一條是說明博物院成立的根據,是遵照辦理清室善后委員會條例第四條,并執行中華民國十三年(1924)十一月七日政府命令。第二條是說明故宮博物院的組織有“臨時董事會”及“臨時理事會”,下設古物館及圖書館,遇必要時得設專門委員會。第三條是說辦事細則另定,第四條是組織大綱,遇必要時,得由董事會公決修訂。
雙十節過后,博物院開放參觀的事,便有了新規定。全院的地方很大,無論如何,沒有辦法在一天看完,而且照料需人,于是訂了分三天開放的辦法:
一、每逢星期日、四,開放中路,包括乾清官、交泰殿、坤寧宮、欽安殿、御花園及兩廡的古物陳列室,這些陳列室包括有銅器、瓷器、玉器、書畫等。
二、每逢星期二、五,開放內西路,這一路都是皇族的住所,包括有重華宮、儲秀宮、咸福宮、翊坤宮、長春宮、太極殿、養心殿等處,室內原來的陳設,仍然保持舊樣,參觀人可以從玻璃看到室內的情形。
三、每逢星期三、六,開放外東路,包括有皇極殿、寧壽宮、養性殿、樂壽堂、頤和軒、景祺閣等處,這些大殿,原來存物不多,稍事搬遷,便可以騰空,就在大殿之內,陳列文獻部門的展品,如帝后像、耕織圖、大婚圖、南巡圖、奏折、圖書、盔甲等。
參觀券的價錢是每張二角。
P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