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p id="n0hba"></p>

      <p id="n0hba"></p>
      <acronym id="n0hba"><label id="n0hba"><menu id="n0hba"></menu></label></acronym>
    2. <table id="n0hba"></table>

        全部商品分類

        您現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類 > 文 學 > 中國文學 > 中國文學- 報告文學

        中國有個滕頭村

        • 定價: ¥40
        • ISBN:9787552634815
        • 開 本:16開 平裝
        •  
        • 折扣:
        • 出版社:寧波
        • 頁數:223頁
        • 作者:王宏甲//蕭雨林
        • 立即節。
        • 2019-03-01 第1版
        • 2019-03-01 第1次印刷
        我要買:
        點擊放圖片

        導語

          

            新中國成立七十年,滕頭村三代農民從農業時代走進工業時代,挺進信息時代,始終堅持發展壯大集體經濟,走共同富裕的社會主義道路。
            這個村沒有暴發戶,沒有貧困戶,家家都是富裕戶。
            這個村擁有“全球生態500佳”和“世界十佳和諧鄉村”兩頂桂冠。
            這個村在上海世博會上設立全球唯一的鄉村案例館。
            這個村是國家5A級旅游景區。
            ……
            它應該是中國未來農村的樣子嗎?
            它是今日鄉村振興的中國樣板嗎?
            翻開王宏甲、蕭雨林著的這本《中國有個滕頭村》,它將以講故事的形式帶領我們現場親歷該村的發展歷程。

        內容提要

          

            該書是一部反映浙江省寧波市奉化區滕頭村實現鄉村振興的全景式長篇報告文學,展現了該村多年來加強黨的建設,堅持道路自信,黨組織帶領村民堅守“一犁耕到頭”的精神,深入實踐“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發展以生態產業為龍頭的集體經濟,全體村民脫貧致富,共建共享發展成果,成為中國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樣本的光榮歷程。全書打破線性敘事手法,通過聚焦問題來結構文本,通過講故事來闡明意義,具有鮮明的思辨色彩。

        目錄

        序章  人類會有第三種棲居地嗎
          1.世博會上的鄉村館
          2.為什么會是滕頭
          3.值得重視的“鄉村神話”
        第一章  一犁耕到頭
          1.最窮的人跟我來
          2.看見集體的力量
          3.看到個人的利益
          4.“做煞大隊”是怎么來的
          5.先治坡,再治窩
          6.初試立體農業
          7.地沒有分,人心就不散
          8.把地種出“花”來
          9.可貴的生態自覺
          10.江澤民總書記夸他們了不起
          11.雞棚里辦起服裝廠
          12.造廠三部曲
          13.聯合國來人了
          14.第一家村級環保委員會
          15.歷史性的交接
          16.一個鄉村帶頭人的完美典范
          17.你要去看看蕭王廟
        第二章  在繼承中創新
          1.滕頭“綠卡”
          2.轉制,還是不轉
          3.生態立村是滕頭的“憲法”
          4.好看的村莊能賣錢
          5.進軍世博會
          6.酷愛學習的全國人大代表
          7.寧可少一個人才,不可出一個歪坯子
          8.那些年,被他罵過的年輕人
          9.不要忽視了這樣一個群體
          10.“三先”與“五抓五不忘”
          11.先富還要帶后富
          12.書記病倒了
          13.他把自己活成了一棵樹
        第三章  新時代,再出發
          1.臨危受命
          2.傅平均的“草根成長史”
          3.滕頭傅氏溯源
          4.新書記的“管理經”
          5.新時代的“滕頭速度”
          6.這個時代要講共享
          7.傅志存的憂慮
          8.老年人更有福了
          9.新一代青年遇到的挑戰
        第四章  鄉村振興的“中國樣板”
          1.始終堅持集體主義道路
          2.干事業要有“一犁耕到頭”的精神
          3.要有主動學習的精神
          4.要有敢于擔當的精神
          5.寄語文化振興

        前言

          

            新中國成立,是幾千年分散耕作的土地偉大的轉機。這個村莊從出現互助組、合作社到建立起土地集體所有制,就認準了發展集體經濟,恪勤堅守,始終不渝。
            勞動和分配,一直存在于各種社會形態,F在,這個村莊因集體經濟的存在,不是一般地說“按勞分配”或“按需分配”,而是嬰兒一出生就可領取每月1500元的福利,成年后有了勞動工資,每月1500元的福利仍然有。換句話說,這項福利,男女老幼人人都有。每個辛勞了一生的村民,也不是一般地說“老有所養”,而是不分男女,每人都有退休工資,最低每月3500元。這是他們自己勞動一生,積累在集體經濟中的勞動成果。每家有別墅小樓或復式套房。從前這是個遠近聞名的光棍村,如今城里的女大學畢業生也想嫁到這個村。一旦落戶本村,新婚夫妻就可以拿著結婚證去領一套精裝修的復式房。村里有老人保健院,青年、兒童有需要也可以去就診。
            這個村沒有暴發戶,沒有貧困戶,家家都是富裕戶。
            怎么做到的呢?
            這個村在人均不到一畝的可耕地里發展立體農業、生態農業,值得全國很多農村借鑒。他們“接二連三”發展出的鄉村工業和旅游業都令人驚嘆。其工業堅守綠色發展,絕不為了發展經濟而犧牲環境。他們建有全國第一家村級環境保護委員會,投資一千多萬元建起了全國第一個村級PM2.5監測站。當霧霾影響國人健康生活理念的時候,他們的村莊號稱“出賣空氣的村莊”——竟然把本村發展成了國家AAAAA級景區?伤甲h否?他們獲得聯合國有關組織頒發的“全球生態500佳”和“世界十佳和諧鄉村”獎牌!凹纫G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是這個村莊真正的實踐。
            上海世博會的主題是“城市,讓生活更美好”,各國在上海世博會建的城市館堪稱全球“城市聚會”。這個村莊獲準在世博會建一個鄉村館,這是全球唯一?伤甲h否?這是個什么村?
            你知道大寨村、華西村、南街村、塘約村……聽說過滕頭村嗎?這個村在浙江地區如雷貫耳,在其他很多地方卻知之者不多。寧波是中國江南最富庶的地區之一。你有理由認為位于寧波的滕頭村,富不足奇。但是,它曾經是寧波地區最窮的村。土改時全村沒有一戶地主。一個窮村要變成這個富庶地區的富村,很難。如今在富庶的寧波地區,與很多農村相比,滕頭村就像羊群里的一匹駱駝,這是不是難上加難?
            它是怎么做到的?究竟憑什么?
            先前,滕頭全村不到八百畝零散耕地分為一千二百多塊,地勢低洼,一場大雨,四鄰八村的雨水涌向這里,莊稼就被淹了。二十世紀六十年代,黨號召搞農田基本建設,滕頭村用十五年改土造田,硬是把全村土地改成了二百塊平平整整一模一樣大的田地,簡直就像是用筆和尺在紙上按統一規格畫出來的。而且,在這個無河村挖出了環繞村莊的河。極寶貴的不只是造出了夢一般的家鄉,更因十五年艱苦奮斗,村里每個人都親身體驗到了集體改天換地的力量。何謂改天?從此不再靠天吃飯就是改了天。正是這種滲透于靈魂、流淌在血液中的集體主義觀念和精神,成為滕頭村此后堅持不變的真正的財富。
            是什么凝聚起滕頭村農民的集體力量?
            “一犁耕到頭,自己救自己!边@是滕頭村第一任黨支部書記傅嘉良的名言。前半句講的是跟著共產黨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不動搖,后半句講的是依靠全體村民力量建設自己的家園。這就是滕頭村的兩大法寶:黨的領導和村民自治。
            黨的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是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滕頭村的村民自治,也充分體現了村黨組織堅持把黨的宗旨、黨的領導貫徹到村莊的一切領域。
            習近平總書記曾說:“要牢牢把握改革開放的前進方向!彼強調,“該改的、能改的我們堅決改,不該改的、不能改的堅決不改”。滕頭村就是這么做的。有疑難的問題,涉及村民根本利益的決策,聽取村中老人、婦女、青年各個群體的意見。一切以是否符合村民利益為標準。該村的退休制度、醫療保障、免費教育、住房分配、其他各種福利等等,以及發展什么經濟,不發展什么經濟,怎么發展,怎么分配,都不是上級哪個部門規定的,都是村民自治的結果。所以,黨的領導和村民自治同等重要,缺一不可。
            習近平總書記在任浙江省委書記期間曾經四次到滕頭村,對滕頭村很了解。2016年7月1日,總書記為滕頭村第二任黨委書記傅企平頒發“全國優秀黨務工作者”證書時說:“常青樹不容易,一定要繼續走在前列!边@是贊譽也是勉勵。
            滕頭村首任黨支部書記傅嘉良幾乎是一個鄉村帶頭人的完美典型。了解他的人都會覺得,在他之后要有一個和他相當的村黨組織書記是不可能的。這種說法不是沒有道理的。美好也會淪喪,人的能力和經濟利益如果為自私所統治,就會構成對自己的吞噬。如果后任改變前任為全體村民謀利益的發展方向,這個村莊就一定會遭受重大損失。村莊也會迅速兩極分化,曾經為艱辛探索道路的人們燃起的火炬,也會悲傷地熄滅。
            令人欣慰的是,繼任者傅企平也極其優秀!如今第三任村黨委書記也展現出令人敬佩的道路堅守和經濟開拓能力。村莊三任書記,一任接一任,堅定不移地發展集體經濟,堅持共同富裕的方向,在此基礎上才有更廣闊的開拓發展。這是滕頭村非常重要的經驗,也是這個村莊的奇跡。
            比經濟建設更重要的是人的建設。滕頭村從娃娃抓起,村里幼兒園、小學均實行免費教育。中學及以上,建有從中學生到博士生的獎學制度。至今為止,滕頭子女擁有大學本科及以上學歷的達全村戶籍人口的13%。更重要的是長期堅持新中國以來對農民進行的文化、科學教育;改革開放以來,非常重視對各經濟部門的人員進行培訓。村中還建有新時代農民講習所,延續著培訓干部和農民的傳統。由于堅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滕頭村在人的建設中,培養出大批堅持發展集體經濟、重視發展綠色產業的干部。
            滕頭戶籍人口至今只有八百多人,老一輩改土造田的農民退休后,相當精干的年輕一代把優化的綠色發展方式、先進的技術和經營管理方法,推廣到多個省的鄉村。這樣的方式,切實地以先進帶動其他村莊(特別是貧困村)共同發展。在這實踐中,資源共享,是信息時代的制勝法則;共同致富,仍然是合作的法寶。這種方式使滕頭村突破了土地和人力資源對自身的限制,發展前景變得無限廣闊。這是滕頭村非常重要而獨特的經驗。這也是戶籍人口只有八百多人的滕頭村,2018年的社會生產總值竟達到97.43億元的原因。
            滕頭村的成就,是新中國成立七十年三代農民,從農業時代走進鄉村工業時代,挺進信息時代,始終堅定不移地走共同富裕的社會主義道路而進發出的巨大力量所創造的奇跡。愿滕頭村如習近平總書記所勉勵的,永遠茂盛發展,無愧于“常青樹”的稱號。
            2018年12月

        精彩頁(或試讀片斷)

          

            寫滕頭這本書,要從哪里開頭呢?
            至少有十種方式可以進入這個村莊。有人說,它像是一顆鉆石,每一面都會閃光。你很難說哪一面最亮,也難說哪一種才是“正確的打開方式”。
            好吧,就從世博會開始。
            2010年,上海世博會。那是第四十一屆世界博覽會。
            那是一次城市的盛會。你應該還記得,那一屆世博會的主題是“城市,讓生活更美好”。上海世博園,沿著黃浦江兩岸,南浦大橋和盧浦大橋之間的濱江城市帶展開,本身也在向世界展示水波旖旎、微風拂面的城市之美。189個國家和地區的城市館,在這里盛裝以待,向世人講述不同國度的城市風情。
            當你流連于東西方城市不同的風格,閱不盡它們的繁華之時,忽然,你看到一座不一樣的館——它的外觀,非常鄉村,整個外墻以黑白灰為主色調,那是江南水鄉的獨特風韻。凝神細看,你可能會感覺到一種震撼!
            這面被稱為“瓦爿墻”的外墻,是用五十多萬塊廢瓦殘片壘砌而成,你仿佛可以觸摸到這片土地惜物的品質,還有它悠長的歷史。
            這個館,展示的究竟是城市,還是鄉村?
            你不由自主走進去,于是你知道了,中國有一個叫滕頭的村莊。這個館叫“滕頭館”,這是一個村莊在上海世界博覽會上建的館。這個館巍然挺立,有兩層樓高,比一些國家建的城市館還大。
            怎么回事?在這“城市聚會”的地方,怎么有一個鄉村館?
            第一屆世博會是英國人于1851年在倫敦舉辦的。這個發明了蒸汽機的國家,其時已經是世界上最強盛的工業國。倫敦世博會向世界預示了工業化時代的到來,大量的展品詮釋了現代工業的發展和人類發明創造的想象力。一似乎從那時開始,農村就被視為落后的地方了。
            從倫敦世博會到上海世博會,時光走過了159年。從展示工業品到展示城市,似乎一直在講述農村的“過時”。二十一世紀被認為是城市發展的重要時期,上世紀人們就預計,到2010年,全球總人口將有55%居住在城市。對未來城市生活的憧憬與展望,是全球性的課題。
            那么,為什么在上海世博會出現了一個鄉村館?
            這個鄉村館的出現,有什么意義?
            中國人說“物以稀為貴”,這個世博會上唯一的鄉村館,是不是頗為珍貴?它確實吸引了世界的目光,世博會期間,每天到滕頭館參觀的“老外”為數不少。
            走進滕頭館,你會在《前言》里看到這樣一段文字:
            滕頭很小,她位于中國東海之濱,你很難在地圖上找到她。滕頭很大,因為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父老鄉親,追求的是人類生生不息的偉大主題——人與自然和諧共存,人與人和諧相處。
            你還會注意到那句充滿自信與豪邁的“滕頭宣言”:“鄉村,讓城市更向往!
            滕頭館的內墻同樣有看頭。外墻是“瓦爿墻”,內墻則是“竹片墻”。厚厚的水泥墻上凸顯的紋理,仿佛是把排排并列的圓竹從中剖開后固化在墻上。據說,這是寧波工匠采用獨有的竹片模板制作技藝制成的。
            從館內仰望屋頂,你會看到幾十棵數米高的大樹。屋頂長樹,屋邊繞竹,園內種稻,這種“裝扮”,在世博園區絕無僅有。而屋頂的試驗田,垂直的生態墻,可以讓你采摘到富有奉化與寧波地方特色的果品。
            整個展館充分體現了空間、園林和生態的有機結合。你在這里可以看到滕頭村民奮斗的足跡、現代化建設的成就,以及滕頭村民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鄉村生活。
            這就是滕頭館,上海世博會上唯一的鄉村案例館。
            一個東海之濱的小村,為什么能夠在這里建館?
            千百年來,人類的居住地一直被分化為城市和農村兩極。
            城市,被認為是現代與文明的象征,而鄉村作為城市的對應物,一直是封閉與落后的代名詞。但是,當時代發展到今天,來自城市的你,是否感到城市已經生了“病”——“城市病”。人口密集,交通擁堵,環境污染,千城一面……有不少城市,被人們稱為“鋼筋水泥的叢林”“不會呼吸的地面”,于是上海世博會以城市為主題,探討城市向何處去。
            鄉村呢?今日鄉村是怎樣的情形?
            今天的大多數鄉村,還無法成為“詩意的棲居地”。非洲、南美、阿拉伯國家,或者印度……都有很多貧窮的鄉村,甚至不宜居住的鄉村。中國農村正在進行的脫貧攻堅,無疑是改變貧困處境的偉大事業。
            工業化與城市化被描述為浪潮,在土地上難以生存的農民紛紛向城市涌去,農村日漸凋敝。這是世界現代化進程中的普遍現象,中國的現代化也未能幸免,所以才有了“鄉村振興”這一戰略的提出。
            人類曾經生活在洞穴里,后來有了村落,再后來有了城市。古希臘人看到的最早的城市,出現在西亞的蘇美爾地區,那里被視為人類最早的文明發祥地之一。其重要標志是蘇美爾人有了城市,建立了城邦?脊艑W家以發現蘇美爾城市為依據,認為蘇美爾文明約在公元前4000年就存在了。英語里“文明”與“城市”是同一個詞根。按這么看,城市的歷史,距今已有六千多年。
            難道人類除了生活在農村,就是城市?
            人類有沒有第三種棲居地?
            滕頭館出現在第四十一屆世界博覽會,昭示著什么?
            它是不是把一個新的理想,放在了世界面前?
            P3-6

         
        黑森林精选AV导航 高潮的a片激情 97久久综合区小说区图片区 谁赢能在线观看的a片网址 最新免费永久av网站 色啦啦av综合
        1. <p id="n0hba"></p>

          <p id="n0hba"></p>
          <acronym id="n0hba"><label id="n0hba"><menu id="n0hba"></menu></label></acronym>
        2. <table id="n0hba"></t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