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p id="n0hba"></p>

      <p id="n0hba"></p>
      <acronym id="n0hba"><label id="n0hba"><menu id="n0hba"></menu></label></acronym>
    2. <table id="n0hba"></table>

        全部商品分類

        您現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類 > 政治法律 > 政 治 > 外交、國際關系

        旋風九日

        • 定價: ¥38
        • ISBN:9787556700899
        • 開 本:16開 平裝
        •  
        • 折扣:
        • 出版社:海峽文藝
        • 頁數:288頁
        • 作者:傅紅星
        • 立即節。
        • 2015-05-01 第1版
        • 2015-05-01 第1次印刷
        我要買:
        點擊放圖片

        導語

          

            《周恩來外交風云》導演傅紅星最新力作!
            《旋風九日》是一部內幕性、細節化、濃縮、好看的大國關系史!窺看政治內幕,參透大國博弈!
            中美珍貴史料首度披露!
            解讀時代歷史變局,探討鄧小平如何深刻影響中國和世界歷史的走向!
            了解當代中國的必備之作!

        內容提要

          

            《周恩來外交風云》導演傅紅星最新力作!一部內幕性、細節化、濃縮、好看的大國關系史!
            《旋風九日》是在電影《旋風九日》原始采訪素材、當年美國外交檔案和媒體報道以及相關圖書、影像資料的基礎上,以當年中美蘇大國博弈、鄧小平啟動改革開放為背景,以中美秘密建交談判及鄧小平訪美九天行程為脈絡,還原中美外交秘聞及鄧小平訪美九天精彩細節,呈現大歷史中的“鄧旋風”態勢、走向,觀照新中國外交、社會變遷,并對中美構建新型大國關系有所呼應、啟示。

        媒體推薦

            一個嶄新中國的夢想者一一鄧小平向世界打開了“中央之國”的大門,這是人類歷史上氣勢恢宏、絕無僅有的一個壯舉!
            ——美國《時代》周刊
            鄧小平真正的行動力并非源于理論上的學說,而是中國人的愛國精神。他想要中國大前進,擺脫它的落后,盡可能走最短的路。
            ——美國前國家安全顧問  茲比格涅夫·布熱津斯基
            鄧小平是個謀略家,眼光長遠,想利用美國來從根本上改變中國。他為中國打開了窗戶。他有一顆開放的心。
            ——美國前駐華公使傅立民

        作者簡介

            傅紅星,國家一級導演,中國文化國際傳播研究院執行院長、北京師范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電影家協會副主席,擁有二十一年的編導藝術生涯和行政管理經驗。迄今已創作《周恩來外交風云》《共和國主席劉少奇》等上百部影視作品,其中多部作品榮獲國家級獎項。2000年,傅紅星被國家人事部、廣電總局評為“全國廣播電影電視系統勞動模范”;2005年,傅紅星作為專家,榮獲由中國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

        目錄

        引子:那一刻
        第一章  北京的保密要比你們好
          和“美帝國主義的走狗們”握手
          把紐約背回北京,盼華盛頓硬扛蘇聯
          美國總統的中國夢
          “只要華盛頓還有臺灣的大使,就沒有可能!
          毛澤東、華國鋒畫像下的美國新人
          鄧小平的茅臺:“美國已經下定決心了!
          秘密談判終局前,鄧小平拍了桌子
          駐美聯絡處大門晚9點開啟
          三個字的中國式名字
        第二章  給鄧一點顏色看看
          超越國界和時代的農民大叔般的微笑
          布熱津斯基教導卡特:“你和鄧有很多相同的利益!
          反對派,小平熱
          中國人為什么喜歡吃雞
          必要時用自己的身體替鄧小平擋子彈
          關系到黨籍的文件包
        第三章  中國國內也有人反對
          空中驚險,鄧小平閉目養神
          “嘿,我是小土豆!
          “奇跡國度的一個奇跡”來了
          斯巴達式總統套間里的新痰盂
          家宴上的伏特加、核武器和特別請求
          枕頭下的文件包
        第四章  我愛北京天安門
          歡迎儀式上的“打倒鄧小平”
          “中國希望戰爭能夠推遲到22年之后!
          “我們無所不談,上至天文,下至地理!
          “讓咱們一起承受壞運氣吧!
          “很有必要給他們適當地上一課!
          最讓人垂涎的國宴,最激進的反對者
          親吻孩子的老爺爺,流淚的美國觀眾
          “恕美國不能支持此行動!
        第五章  中國人不好戰
          和卡特私談:堅持給越南上一課
          1000萬中國移民、1萬赴華記者和兩頂帽子
          “你們需要的是行動,而不是嘴上功夫!
          “你難道要逼著我把兩只手都綁起來?”
          卓琳的長褲和笑容
          中國敞開大門,“你們將得到保證”
          “抵美以來最強烈的對蘇聯的攻擊”遭遇音響災難
          莫斯科的反擊,被放大的美國形象
        第六章  繼續蜜月下去
          要用政治思維,也要用電腦
          觸及月球,致敬林肯
          鄧小平博士
          和新朋友尼克松禮尚往來
          新朋友海倫·斯諾帶來一封42年前的信
          “我希望我現在是12歲,而不是74歲!
          電視采訪:“中國人民說了算!
          簽約:“這不是一個結束,而是一個開始!
          答謝招待會上的唐裝、黃瓜條和明星
        第七章  鄧小平也有一個夢
          老朋友的早餐和火鍋
          9000萬個潛在顧客的誘惑
          鳳凰,恰當的禮物
          插曲,難題?
          馬丁·路德·金夫人的眼淚
          對美國人來說不可想象的預言
          把酒十八州長
          “怎么頓頓都是小牛肉?”
          竊聽器、啤酒和腰果
        第八章  在玩具店的小孩
          休斯敦的商機和敵意
          做一回“天上人”
          萬一,那包東西是炸彈呢?
          最驚險一幕:FBI黑名單上的人氣勢洶洶沖向鄧小平
          她要在鄧小平面前騎馬
          一頓好飯,一個幫助過蘇聯也要來幫助中國的人
          “一個簡單動作結束30年怨恨!
          西部牛仔遇上中國武俠
          “中國挺適合我們的!
        第九章  中國說話算數
          “中美貿易是幾百億美元的事!
          每枚鉆頭的價錢,只有他才問
          “我的老朋友布什!
          “特別的歡迎!
          情報說有人要暗殺鄧小平
        第十章  可口可樂,千杯!
          基辛格:“鄧小平訪美是做給別人看的!
          一位“鋼鐵公司”老朋友
          掌聲蓋過了外面的抗議口號
          參觀波音,傳說中的殺手并未出現
          喝可口可樂,不是賣國主義
          中國女記者和美國安保的戰爭與和平
        第十一章  革命開始了
          鄧小平在回程專機上打起了橋牌
          卡特:若中美未建交,世界更糟糕
          鄧小平一走,美國國會就通過了《與臺灣關系法》
          “新的中美關系經受住了炮火的考驗!
          “這是真正的革命開始的時候!
        尾聲
        注釋
        私享空問

        前言

          

            2010年10月,我和朋友聊天時說起,中國強大了,軟實力卻有點跟不上。我們其實有很強的文化力量,但需要梳理、整合,需要隨外交經濟走出去。作為紀錄片導演,在我的職業視野中,有些外國導演拍過中國的一些歷史事件和著名政治家,中國導演拍外國歷史事件和政治家的,很少。
            中美關系是全球最重要的雙邊關系之一。我一個在博客圈很有名的大學同學跟我說,中美關系偉大而真實,復雜而溫暖,我喜歡這句話。美國40多任總統中,我對第39任總統卡特很感興趣,因為他跟中國的淵源很深——他的生日是10月1日;他從小喜歡中國,在他20多歲當海軍軍官的時候就到過中國;最重要的一個緣分是,在他手里實現了中美建交。
            中美兩國是在1979年元旦正式建交的,而1979年正是中國改革開放的元年。
            我想拍一部關于美國總統卡特的紀錄片。在收集資料的過程中,一個人物不斷在我眼前浮現,那就是鄧小平。
            現在回過頭來看是歷史選擇了鄧小平。1976年,周恩來、朱德、毛澤東相繼去世后,中國的面貌就發生了變化。1977年初,卡特上臺;這年夏天,鄧小平復出。當時,他們兩人同時意識到,要加快中美建交步伐。中美接觸的大門是毛澤東、周恩來、尼克松、基辛格等人共同打開的,但建交這一步遲遲沒有跨出去。
            慢慢地,我的關注焦點集中在中美建交談判和鄧小平訪美這兩塊。在建交談判這一塊,我寫了一個電影劇本《國家利益》。因為建交談判是秘密的,沒有影像資料,做不成紀錄片,但它是非常好的故事片題材。
            建交沒多少天,鄧小平就去了美國。早在新中國成立前的延安時期,毛澤東和周恩來就想著新的中美關系了,他們與美國政界、文化界、新聞界都有交往.他們想去美國的愿望一直沒實現。鄧小平很幸運,他去了。鄧小平訪美就成了20世紀一個改變十億人命運、改變歷史進程、改變世界面貌的重大事件。這個事件在中外史書里說得不多.不過影像資料很多,因為當時有上千名各國記者全程隨同采訪。鄧小平訪美這九天,美國人急切地想了解中國,了解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人是不是傳說中的紅色魔鬼頭子。這九天,我覺得太有意思了。
            2013年,我的制片人在美國幾家電視臺和影像資料館里發現了一些鄧小平訪美的影像資料。這些資料雖然是寶貝.但幾十年來它們一直在睡大覺。你用,就是黃金,不用,就是黃土。拍紀錄片,如同把黃金打磨、設計成一個好看的工藝品。我決定先擱下卡特的片子,拍一部鄧小平訪美這九天的紀錄電影。
            一部電影100分鐘,是講一個人的一生有意思,還是講這個人一生中的幾天有意思?我想也許濃墨重彩地講,更精彩。這是千百年來戲劇的規律。這個題材特別適合用電影表現。
            2013年的八九月份,《旋風九日》項目開始啟動。我對這個項目很有信心。在我看來,歷史從未遠去,盡管歷史是過去的事情,但是如果你對歷史作了梳理、總結,從中得出一些東西,歷史就是你的一盞明燈,既照亮過去,也照亮今天,更能照亮未來。我們通過影像,讓歷史告訴未來。誰會拒絕了解未來呢?
            隨著項目的推進,我對鄧小平訪美的政治意義、歷史意義有了更深的認識。交好美國,鄧小平想的是國內國際兩個大局。內政、外交永不可分。1978年中美宣布建交時,中國是世界上最貧窮的國家之一,當年中美雙邊貿易額只有10億美元,其中大部分是中國從美國買糧食,吃不飽啊。很多人認識到,不能再搞階級斗爭了,要把國家的發展目標調整到改善人民生活上。貧窮不是社會主義,鄧小平說得很明白。怎么改變貧窮?那就是改革開放。在當時,“改革開放”這四個字是不可分的,要改革,就必須開放。要開放,美國是繞不過去的,因為它是西方的領頭羊,必須跟它友好,引進他們的資金、技術、人才和一些好的可利用的管理制度。
            鄧小平復出后,在加快中美建交的步伐上有一種急迫心情。這種心情,跟他一生的經歷有關。他少年時去了法國,新中國成立后協助毛澤東、周恩來做外交工作,在中共領導人里,他是最具有國際視野的人,他很熟悉世界局勢、國際地緣政治。1974年,鄧小平出席聯合國大會,從巴黎轉飛紐約。他思想的真正轉變,始于那個時候?吹轿鞣绞澜绲陌l展,他很清楚,中國不能再搞閉關鎖國、階級斗爭那一套了。他急于改善中國和鄰國的關系,并最終拍板與美國建交。
            中美建交以后,得讓美國人民來支持美國政府的一系列對華友好政策。因此鄧小平一定要讓美國人民看見他。他是中國人民的代表,身上有中國文化的符號,是一個活生生的人,盡管那時他已74歲高齡了,但很有活力。在短短的九天里,共有80場活動,20多次講話,20多次宴會,10多次跟記者談話。在布萊爾國賓館的火爐邊,舌戰美國四大電視網王牌主播,在華盛頓的舞臺上慈愛地親吻孩子們,在得克薩斯的鄉下戴上象征美國拓荒精神的牛仔帽等等,這一切徹底征服了美國人。美國人喜歡鄧小平的坦率、幽默、慈祥和強硬。他那么親切,那么接地氣,就像一個美國政治家。美國媒體大呼說,他在美國刮起了一股“鄧旋風”。鄧小平讓美國人真真切切地看到了他,看到了中國人的誠意、美德和改變自己落后面貌、發揮每個人作用的決心,也就是說,他讓美國人看到了中國的軟實力。他本人就是當年中國最大的軟實力。
            我覺得,這九天,是新中國第一次中國文化美國行,是“紙牌屋”上空的中國旋風,是當代中國夢的啟航,是改革開放的開篇大戲。
            這是中美關系史上最甜蜜的九天。這九天,在美國人民心里埋藏三十多年了?纯葱菟苟啬莾蓚在鄧小平面前表演、向他獻帽的牛仔姐妹吧,她們是鄉下姑娘,不懂政治,但是鄧小平永遠在她們心里藏著了。
            政治是什么?最大的政治是贏得民心,最大的外交是人民愿意跟你交往。
            交流是雙向的。鄧小平在讓美國人民看到他的同時,也讓中國人民看到了美國。對中國人來說,曾幾何時,“美帝國主義”是要打倒的,怎么能跟敵人握手、做買賣,怎么能花他們“骯臟”的錢呢?鄧小平的美國之行,改變了億萬中國人民的觀念,讓他們學會接受美國先進的技術、理念和美國人民的友好。也可以說,這九天是一次解放思想的重大突破。
            今天,中美關系的走向,還是當年鄧小平定的總調子。
            我們的采訪帶有搶救歷史的性質。很多當事人年事已高,卡特91歲了,基辛格92歲了。老布什也已91歲且身體不好,我們都到了休斯敦他住的醫院門口了,希望在他身體允許的情況下聽他聊聊鄧小平,聊聊中美關系,哪怕拍他一個鏡頭,但終未如愿。當年參與簽訂中美科技協定的美國能源部長施萊辛格,2013年下半年時表示愿意接受我們的采訪,不幸的是,2014年4月,在我們出發去美國的前夕,他去世了。當年的總統科學顧問普萊斯,因為動了喉部手術,說不了話了。
            我在1996年拍《周恩來外交風云》時采訪過基辛格。2014年5月,我到了美國,聯系他,他欣然答應接受采訪,但只給我20分鐘,因為當時他正在寫一本新書,時間很緊。我賭了一把,拒絕他說,20分鐘肯定不夠。他說,“好吧,等我書寫完了,7月份給你更充裕的時間!钡搅7月,我再去美國,基辛格的助理來電話說,原定兩天后的采訪取消,因為基辛格住院動心臟手術。我有點后悔,當時給五分鐘也行,但我不放棄,我們的美國制片團隊繼續盯著此事,盯到他康復。12月,他終于抽空接受了我們的采訪,時間遠超20分鐘。
            采訪卡特時,他對當年的事記憶猶新,因為那讓他刻骨銘心。他說,鄧小平訪美是他任職總統期間最驕傲的事情。他還開玩笑:“每年10月1日,你們中國人都在為我慶生!
            我們拍了幾百個小時的素材,但因為電影容量有限,很多素材并沒有用在電影里面,留給將來吧。我做過7年中國電影資料館館長,知道影像資料的歷史價值。這些資料,將來我們會捐給國家相關機構,或放到互聯網,供后人觀看、分享。
            年輕人可以通過《旋風九日》了解到,我們今天的生活,跟鄧小平訪美這九天大有關系。我們從銀幕上看到過美國人塑造的無數超級英雄,實際上我們也有自己的超級英雄,像拿破侖一樣的小個子的超級英雄。我們希望用講故事的方式,讓大家記住這個超級英雄,并融入當下中美構建新型大國關系的歷史潮流中。今天的民間外交,每個人都是外交官,你怎么樣,你的國家就怎么樣;你友好,你的國家就友好;你文明,你的國家就文明。
            為彌補電影創作的一些遺憾,為再現“旋風九日”的諸多精彩瞬間、延伸中美關系的諸多重要話題,就有了這本書。很多電影里沒用上的好細節,放到了書里。在某些方面,書比電影精彩。
            當然,這本書也有遺憾,它還只是拋磚引玉,僅僅是起了一個頭。接下來,故事的發展,應由你我共同書寫。

        精彩頁(或試讀片斷)

          

            1784年(乾隆四十九年)8月28日,美國商船“中國皇后”號駛抵廣州的時候,和大洋彼岸那個剛剛贏得獨立戰爭的年輕國家相比,“康乾盛世”中的中央帝國看上去確實像個“年邁的智者”。對于美國人來說,“在耶穌誕生的一萬五千年前,中國的黃河流域就已經開始有人類文明了,這么悠久的歷史,真是太令人難以置信了”。
            售完運來的毛皮、羽紗等貨物后,“中國皇后”號滿載茶葉、絲綢、瓷器,經印度洋,繞好望角,于1785年5月返回紐約。這趟中國首航,共投資12萬美元,利潤達3.7萬多美元,被紐約各家報紙競相報道。該船商務代理人寫了一份關于此次駛華的詳細報告提交給國會,受到褒揚。從此,被浩瀚太平洋分隔在東西半球的兩個國家建立起了貿易關系。
            第一次握手之后,出現在美國人記憶里的中美關系,是駛華商船、赴華傳教士和在美華工。不過,正如NBC的報道所說,直到從電影里看到中國的畫面,中國在美國人心里才慢慢真實起來:這個國家總是以受苦受難的形象出現,比如災民,比如南京大屠殺!罢渲楦凼录,美國和中國就真正聯盟了。蔣夫人到美國尋求援助,成功地獲得了價值幾十億美元的幫助。一些美國的外交官強調說,蔣的敵人,也就是共產黨,應該被予以幫助,因為在戰后的中國,執政的將會是共產黨而不是國民黨。他們的預言成真了。美國的政策開始反對中國大陸。在1950年,兩國的關系(因朝鮮戰爭)變得更糟!l丟了中國’的辯論開始了,約瑟夫·麥卡錫參議員的名聲(就在這場辯論中)被毀了,他指責那些批評蔣介石的人說,蔣只是對共產黨太溫柔了。蔣所在的臺灣,有美國第七艦隊保衛著。艾森豪威爾政府幾乎沒有注意到中國跟蘇聯的日漸不和。每年都有人組織一個投票團,來防止北京投入美國的懷抱,跟美國建交。越南戰爭時,中國選擇支持越南北部的越共,但是隨著戰事的消退,美國官方對北京的用詞也不再那么強硬,中國看起來也沒那么可疑,也不再那么疏遠了。1971年,在所有事情當中,其中一件事——美國乒乓球隊訪華,很微妙……”
            美國乒乓球隊訪華,讓時為中央電視臺攝影師的趙立凡記住了毛澤東的一句話:小球轉動大球。后來,他隨中國乒乓球隊回訪美國,在白宮南草坪和尼克松握了手。
            1971年4月,毛澤東和埃德加·斯諾1970年底的談話出現在美國《生活》雜志上。在談話中,毛澤東說:“中美兩國總要建交的。中國和美國難道就一百年不建交?”4月16日,尼克松對女兒女婿說:“我希望你們這一生中有一天能夠到中國去,看看那里的大城市,看看那里的人民,那里的一切。早一點去比晚一點去好!4月27日,尼克松和他的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基辛格收到了周恩來一周前通過巴基斯坦渠道發來的口信:中國政府“愿意公開接待美國總統的特使(如基辛格先生)或美國國務卿甚至美國總統本人來北京進行直接晤談”。
            1971年7月1日清晨,基辛格只帶著一個助手登上飛機,開始了他自稱為“一生中最重要不過的一次旅行”。按公開說法,歷時12天的行程中,基辛格將訪問越南南方、泰國、印度、巴基斯坦,最后飛赴法國巴黎與越南北方的談判代表會談。
            北京,民航北京管理局第一飛行總隊總隊長徐柏齡隨民航總局領導去了人民大會堂,見到了周恩來。徐柏齡長期擔任領導人專機機長,1957年就開始執行周恩來專機的飛行任務。
            周恩來坐在那里,一臉嚴肅。熟悉他的徐柏齡知道,肯定有重要任務。周恩來說,基辛格要秘密訪華,民航方面要派人去巴基斯坦接他的專機。
            最終,決定由徐柏齡帶一個領航員、一個報務員到巴基斯坦去。周恩來叮囑徐兩點:保密,安全。
            周恩來指示派一架專機把徐柏齡等三人送到巴基斯坦。徐柏齡笑了——他開了一輩子專機,自己坐專機,這還是第一次。
            專機抵達巴基斯坦一個空軍基地的第二天,徐柏齡引領巴方的一架波音707飛機試航北京,再返回。巴方機長知道徐是給周恩來開專機的老飛行員,而當時的中國還沒有波音飛機,就邀請他坐上駕駛位試操作一下。一試之下,徐柏齡就感覺,這個波音707比中國民航的蘇聯產伊爾-18性能好多了。
            7月8日,基辛格抵達巴基斯坦首都伊斯蘭堡不久,就以身體欠佳為由,去了山區的總統別墅“療養”,謝絕所有記者打擾。與此同時,以外交部副部長章文晉為首的四位中國外交官悄然抵達伊斯蘭堡。
            7月9日凌晨,基辛格和秘書登上那架波音707,迎面是七個中國人。徐柏齡一看,“雙方都很緊張”,有點冷場。
            第一次經歷如此場面的徐柏齡不大自在:我們跟美國人20多年沒有接觸了,過去都喊“打倒美帝國主義”,現在面對面了,跟他們說什么?
            基辛格不愧是外交高手,說了句俏皮話調節氣氛:“我把我的保鏢甩掉了,他一覺醒來,一看他的主人不在,一定是緊張得不得了。但是不要緊,巴基斯坦人會告訴他!笨团摾锼腥斯笮。P3-5

         
        黑森林精选AV导航 高潮的a片激情 97久久综合区小说区图片区 谁赢能在线观看的a片网址 最新免费永久av网站 色啦啦av综合
        1. <p id="n0hba"></p>

          <p id="n0hba"></p>
          <acronym id="n0hba"><label id="n0hba"><menu id="n0hba"></menu></label></acronym>
        2. <table id="n0hba"></table>